平顶山市老干部大学开创老年教育事业新局面

时间:2017-07-24 09:06:54 来源:平顶山市委老干部局 浏览:1705 次

 多年来,坐落在平顶山市文化宫院内的老干部大学,坚持让老年人的心田洒满阳光,让晚霞更加多彩为己任,以人文艺术、历史文化等特色培养为重心,积极构建艺术与技能并重的学习成果交流和认证体系,展现了老人们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和阳光向上的精神风貌,进一步营造出老有所为、老有所乐的社会氛围,开创了老年教育事业新局面。

戏曲让老人阳光向上

中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,戏曲文化源远流长。为使中国戏曲精粹之一的豫剧,在中原腹地的鹰城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,平顶山老干部大学专门开设了“戏曲表演艺术”课,并聘请专业老师和表演大家向热爱戏曲和豫剧的老同志,传授艺术精髓和其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粹,成为学员们争相喜爱的特色课。

自春季开课以来,市老干部大学的戏曲班一早就聚满了老人,平顶山教育学院戏曲部张建知副教授也提前来到班里,利用课前半小时指导大家练习基本功。张教授自到老干部大学义务执教以来,已是学校里的“座上宾”,身兼老师、评委等多个职务,尤其对戏曲班的老同志既了如指掌,又有深厚感情。他说:“这些老人们的唱腔都不错,已有了一定的功底,但就是身段没有放开,致使走势摆不开、气势不到位,我根据他们的年龄、身体等实际情况,课前主要从抬步、亮相,踢腿、拉山门开始练,循循渐进,逐步打牢基本功。”

年过60的退休教师李新是戏曲班的骨干,他一退休就来到老干部大学。“我原先拉二胡,跟朋友合作的时候接触了豫剧,结果越来越喜欢,现在都放不下了。”李老笑呵呵地说,“当了一辈子老师,退休后却当起了学生,以前我们成立了一个豫剧协会,但毕竟是业余的,现在有了专业老师指导,唱腔和动作都有了很大进步,想不到“花甲之年”又圆了豫剧梦,每天美滋滋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,生活天天充满阳光,心态也年轻了许多。”

人文让老人留住乡愁

采访那天上午,正赶上市政协副主席潘民中在市老干部大学上《地理与人文》,这是2015年应老同志要求新开设的课程,主要讲解平顶山的历史文化知识。

课堂上,潘老以我国古代寓言“叶公好龙”的故事,引出“姓氏文化”的正题。他说:“这个故事家喻户晓,日前喜假龙而惧真龙的叶公,成了口是心非、虚伪者的象征。殊不知,历史上的叶公不仅是叶姓的始祖,还是春秋楚国的一位著名政治家、军事家。”台下100多位老人静静地听着:叶公生于楚国王室之家,曾祖父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,其父沈尹戍在吴楚之战中屡立战功。秦国出兵击退吴军后,楚昭王把沈诸梁封到楚国北疆重镇“方城之外”的叶邑为尹。

一位叶姓的老人介绍,由于“叶公好龙”这则成语的缘故,许多叶氏后裔无法自豪地介绍自己的始祖,更不好意思在众人面前说是“叶公”的同乡。为此,“叶公与叶姓文化学术研讨会”专门在我们平顶山叶县进行了研究和论证,50多位专家聚集一堂、引经据典,为叶公“平反昭雪。那年,全国邮政总局专门发行了《叶公好龙》特种邮票,向世人昭示成语故事中的叶公与历史真实不符。

潘民中说:“《地理与人文》现在成为大学时受追捧的热门课之一,其他授课老师跟我一样,都从当地的地理特征和历史切入,先后讲述了平项山的宗教文化、碑帖文化、衙府文化等,分析了深厚历史文化、人文情怀积淀的成因,详细讲解地理位置、矿藏资源,激发了我们老人的乡土情结。”

只有了解自己生活地方的文化和历史,才能发自肺腑地热爱自己站下的土地。如今,这些老人们深情地描述家乡难忘忘怀的往事,老干部大学专门出版了散文集《乡愁》,留住了他们对家乡的情怀和思恋。

表演让老人生龙活虎

二月二龙抬头。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、敬老、爱老的传统美德,127日,平顶市老干部大学举办了“凝聚正能量、传播好声音”为主题的“情满夕阳艺术表演”专场擂台赛,专门邀请了国家一级演员、市曲剧院院长姚君良,平顶山教育学院戏曲部副教授张建知等专家担任评委,市委老干部局纪检员朱春勉宣布了比赛规划。

诗朗诵《新年祝福》拉开了比赛的帷幕,二胡合奏《赛马》、电子琴独奏《美丽的草原我的家》相继登场,《穆桂英挂帅》、《红楼梦》和《戏比天大》等传统经典选段,让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,《朝阳沟》、《花木兰》、《南阳关》戏剧经典曲目也轮番上演,老人们朴实动听的唱腔、诙谐幽默的表演,仿佛回到了当年“生龙活虎”的年轻时代。

市委老干部局长、老干部大学副校长王惠玲表示,我们一直很重视老年人艺术表演、汇演和比赛活动的开展,先后成立了豫剧队、京剧队和秧歌队等艺术团队,这些队伍都曾参加过各种大大小小的演出。为了给老年人更好地提供学习活动保障,前不久,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了老干部大学活动中心新面目建设推进会。相信,在不久的将来,一座品位高雅、环境优美、设施一流的新中心展现在老人们面前。

 (平顶山市委老干部局)

(责任编辑:高翔)